当前位置: 首页  >  更多  >  珠玑印象  >  正文

祗道朱樱才弄蕊,及来幽圃已残枝。武大校园里樱花刚刚凋落,对于已在此度过四年的张琴来说,毕业的号角已然吹响,从四年前乍入武汉大学的研究生,到如今成为珞珈风云学子候选人,四年于她宛如一场逐梦的旅程,在这样的旅途中,她惊艳了曾经的自己,也绚烂了金色的时光。

创新,源于专注

创新,源于专注2013年,张琴怀揣着对科研的热爱,经过激烈的考研角逐,成功考入了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并在付磊教授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在过去四年多的硕博时光里,她始终聚焦于二维材料家族的新成员——二硫化铼,从锂离子电池到光催化制氢,从自组装到光敏、热敏,再到磁转变,将其所有可能的应用出口都进行了一一尝试。

在不断探索二硫化铼纳米墙的制备及应用的过程中,她首次提出双电子催化机制,借助ReS2独特的激子行为,仅使用这种光催化剂就实现了超高的光解水产氢效率;利用ReS2的极弱层间范德华作用和各向异性,巧妙地借助电化学嵌入的方法,首次实现了ReS2纳米片的边-边取向自组装以及二维无机材料的稳定并可逆的热弯折现象,并且利用ReS2纳米墙极弱范德华作用耦合构建高电流密度锂离子电池等等,这一系列发现均发表在《先进材料》(Adv. Mater., IF=19.791)、《先进能源材料》(Adv. Energy Mater., IF=16.721)、《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IF=13.858)、《先进科学》(Adv. Sci., IF=9.034)等国际著名期刊上。至今,她累计参与发表的SCI共11篇,以第一作者及共同一作身份在国际主流化学杂志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篇,合作及参与发表的论文4篇,影响因子大于10的有5篇,其中一篇入选ESCI高被引论文,个人总影响因子>100。

(学术超能力源于专注)

同时,她还参与翻译了国内首部石墨烯专业译著,曾荣获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奖一等奖”(2017年)、武汉大学“刘道玉创造研究奖”(2016年)、“武汉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2016、2017年)和“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2016、 2017年)。

坚持,遇见惊喜

当然,她的科研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经历了长达两年的沉寂之后,才有了破茧成蝶的重生。夏天穿着实验服、戴着防毒面罩大汗淋漓是她的真实写照,挤在通风橱前使用又毒又臭的硫化氢是她的难忘梦魇,除胶一下午、却无法从几十个样品中挑出哪怕一个成功样品是她的致命痛处。

“虽然在科研上获得的成果算不上硕果累累,但也经过了长期的探索,并非一蹴而就。”张琴坦言道,“入学两年后,我才终于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摔了近两年的跟头,我才逐渐意识到,做科研要脚踏实地,不能急于求成,一旦走出了瓶颈期,真正上道了,整个人的状态会完全不一样。”

本科基础不是太好的她在很早就下定了考研的决心,正是那段严苛的岁月锻就了她坚持细节、执着追求的性格。科学没有终点,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思想也早已在她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她每天用大把的时间在实验室里进行科学研究,而实验室固有的热爱科研、热衷学术交流的良好氛围,也让她培养出了一种无惧失败、善于反思的进取精神。科研探究不可避免一帆风顺,对于每一次的失败,张琴都会积极查找文献,与导师交流沟通,理智地找出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从而走出困境,度过一个又一个瓶颈期。她提出自己分析问题独特的思路:“在短短数次的实验中,你不会太容易获得自己想要的数据。认真分析原因,每解决一个小问题,都会有很大成就感。而走出瓶颈期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后,科研也就成了一种享受。科研就是如此,不断发现错误、修改方案的过程才是其意义所在。对我而言,科研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契合。”

(科研虽没有坦途,但可以遇见惊喜)

她兴高采烈地讲述自己科研的经历,仿佛是在介绍自己视若瑰宝的珍藏,最能感受到的是她对科研工作的执著追求和发自内心的热爱。科研的道路是坎坷的,但张琴不畏枯燥与失败,不满足于表面的现象,而致力于挖掘本质。对她而言,旁人看来略显枯燥的科研工作中似乎自有一种魔力令人魂牵梦萦,那些充满了挑战性的科研工作正是她的梦想所在。

张弛有度,书写多Young青春

在学校相对宽松的环境里,张琴把自己的生活也安排得井井有条。出于对学术由衷的热爱,她总是会系统性地做好前期查找分析工作,积极与付老师讨论实验思路和方案,实验时及时向老师反馈结果,完成一个工作后反复修改论文直至投出……这一系列的流程早已成为她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但是她并非时刻以科研束缚自己整日待在实验室,而是积极地利用闲暇时间去尝试更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午后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夜跑、说走就走的旅行等等……在自身努力的同时,她也带着小组的师弟师妹共同进步,继而被评为组内的“纳米之星”和“最佳Leader”!在化院的“师生歌唱大赛”中,这位“学术达人”更是赢得了比赛冠军,成为大家公认的“歌后”。

她巧妙地抓住娱乐和学习的平衡点,劳逸结合,松弛有度,不仅使自己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也让原本单调的科研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张弛有度,书写多Young青春)

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二维材料加入付磊老师的课题组,张琴笑笑说:“那时候很迷茫,但与付磊老师深入沟通后,了解到二维材料在储能催化等领域都大有作为,逐渐领略到了二维材料的魅力所在。”她的研究工作是基于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二硫化铼,并将其应用于能源、催化、刺激响应等领域,更好地去挖掘二维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付老师实验室的文化氛围很适合做研究,而全面的设施更有助于我更好地追寻科研,潜心研究,我很高兴也很幸运可以在这里学习工作。”她这样说道。算起来她进入这一领域接近五年,正是青春繁茂之时,如歌的光阴,她将一片青春追梦的热诚献给了实验室,献给了科研。

谈及对未来的规划,张琴信心满满:“一个人的坚守是一群人的传奇,梦想是甜蜜的,但是实现梦想的路途却是苦涩的;科研是苦涩的,但是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却是甜蜜的。我会继续在二维材料这个领域刻苦钻研,同时我也对未来这种材料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伴随着张琴忙碌的背影消失在在走廊的尽头,采访划上圆满的句点。一个小时的交谈,研究生四年的成长经历甚为动人,从“科研小白”到“科研达人”,她一路升级打怪,不断磨炼意志力、提升自信心,这才“遇见彩虹”。她始终保持着对科研不减的热爱,坚守她的初心,保有她的激情,带着她的执着,勇往直前,玩转小材料,探索大世界,这种于科研中汲取知识的乐业精神以及追求卓越的进值得我们学习。以梦为马,诗酒趁年华;韶华易逝,追梦勿忘初心。愿她如一颗明星,指引着无数学子前行。也祝愿她精诚所至,将渴望变好的心化作努力的念力,穿过时光的狭缝,编织成饱满的梦想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概况
招生招聘
留言板
地址: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化Z 302
Email:leifu@whu.edu.cn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