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更多  >  珠玑印象  >  正文

LAN,Laboratory of Advanced Nanomaterials,这是武汉大学先进纳米材料实验室的简称,他们曾经获得过武大首个挑战杯特等奖。

谈及挑战杯的收获时,团队成员任泽勉说,我们有一种信仰:相信这件事能成,并且互相鼓励。科研的道路虽然困难,但是有这样的信仰之力,他相信他们可以通过自我拼搏和客观条件的助力下克服一切难题。

从LANer到LANer for Dream

2015年到2017年,LAN for Dream成员陆续加入实验室,成为一名LANer。谈起加入实验室的理由,15级化学基地班的梁晓阳这样说:“首先是学院比较支持,每年都有实验室开放日活动。而且我自己对二维材料也很感兴趣。付磊老师有活力,和年轻人有很多共同的话题。被LAN的严谨的又不失活力的氛围圈粉,所以最后就决定加入LAN。”

起初加入实验室,他们都有自己的课题。但在业余科研中,众人渐渐孕育着新的科研想法。队长王晨校告诉记者:“参加比赛最初的心愿就是想聚在一起针对二维材料做一个系统的课题,因为觉得二维材料有改变社会的潜力。”最后众人决定一起参加挑战杯。几个抱着同样科研理想的人齐聚一堂,组成了新的LAN for Dream团队。

(图为LAN for Dream的成员和指导老师付磊教授,为队员左钧来所画)

团队中每个队员各司其能,人尽其才。现在已经研一的张齐齐负责团队中所有课题的理论计算。左钧来平常热爱二次元文化,画得一手好画。他自告奋勇自学三维模型绘制相关技能,从此承包了实验室几乎所有论文的图解。鉴于左钧来在绘画方面的特殊贡献,他被授予LAN2016年度的最佳贡献奖,在整个实验室,历年来获得此奖的人数只有7人。

对于新的一届LAN for Dream团队,LAN的指导老师付磊教授抱有很大的期许:“武大的学生除了个人素质高,还能拧成了一股绳,一起为同一个目标奋斗。”去年当选为珞珈十大风云学子的LAN师姐曾梦琪也给予了较高的赞誉:“他们对要做的事情以及目标都非常明确,并且愿意全身心地去努力。他们具有和挑战杯一样的精神,那就是不断超越自己。”

我们能不能创造历史?

其实早在2015年,LAN就已经组织队伍参加过一次“挑战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挑战杯”竞赛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每两年举办一次,是国内参与人数最多、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广的综合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并成为部分大学排行榜创新人才培养成果的重要指标。)并荣获一等奖——这为2017年的挑战杯作了良好的铺垫。

从报名比赛开始,LAN for Dream团队的成员就此与科研较上了劲,他们牺牲了自己大部分的课余时间。没课的时候,他们就会像研究生一样,从早上八点半到晚上十点半,一直泡在实验室里。这一过程,持续了一年多。“虽然大三下学期没什么课了,但有时候,也都很难平衡好科研和学习的关系。”王晨校回忆起准备比赛的那段时光,还是有些感慨。

徐鼎动手能力强,对实验的操作比较熟练,可以弥补队友陈蔚寅这方面的短板。互补也不能让他们的科研免于阻碍,他们的“镧系掺杂二维材料的可控制备”课题方向依次换了黑磷、铕掺杂硫化钼的合成、上转换荧光和场效应晶体管,最终艰难地在低温光质发光取得了突破。这其中的每一次失败,徐鼎都没有想过气馁,总是马不停蹄地分析思考实验已经取得的成果和接下来的方向,以及分析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

虽面对诸多困难,但整个团队还是有股执着的科研劲儿。他们在师兄师姐的悉心指导下、在每一次实验中、在每周一次的和付磊教授的交流中,一点一滴地进步着。

(图为LAN for Dream的成员在做实验)

实验之余,徐鼎和陈蔚寅经常在一起分析问题、交流思路。陈蔚寅说:“我比较乐观,可能会发现现有成果的积极因素,而他比较慎重,会对方向推到重来。两人综合之后问题走得比较稳。”两人之间也不是没发生过矛盾,“有时候非常急切地想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到了要吵起来的地步。但这不至于影响彼此的感情,因为大家都是很真、很耿直的人。”

沉迷科研的时光总是飞快。距离决赛还有几个月的时候,任泽勉觉得大家都已经比较“淡定”,因为“研究目标都基本上已经确定了,该整理的文章都准备好了。唯一的问题就是我们当时还有一篇论文没有被接收。”

那是王晨校小组的论文。虽然他们的论文需要做的实验早在2016年底已经有结果,但仍需要仪器检测验证结果。仪器检测一直做到17年五六月份,但数据还是有所欠缺。王晨校说:“当时有点忐忑,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想要写文投稿,但不知道审稿人意见会如何。由于国赛的日期逼近,我们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投两次稿,只能一次就中。”思来想去,王晨校决定搏一搏。

一个月后,化学领域顶级期刊《美国化学会志》的编辑回复说,文章需要补采几个数据,然后就可以收录。“当时觉得自己比较幸运,于是决定在两个星期内拼出编辑需要的数据。”为了拼数据、推进度,王晨校等人那段时间刷了好几次夜。最终,补好了数据,九月下旬,他们成功发文。

对于科研,王晨校想说,他觉得这些付出都无关紧要。“因为其实你是为自己做,这个是你自己想做的一个事情。”他也不觉得这很辛苦,因为他觉得“能达到这个水平,不管你是谁,都是得做同样程度的付出的。”

继承历史,展望未来

17年底,团队成员作为第一作者的SCI论文一共有四篇,分别发表在化学领域的三个顶级期刊:《美国化学会志》、《德国应用化学》、《材料化学》。较之挑战杯历年的参赛情况来看,已经是胜券在握了。

颁奖之前也闹出一个小插曲。当时LAN for Dream 团队集体到上海大学参加颁奖仪式。以前的惯例是获奖的队伍在颁奖前一晚参与彩排,但是那年刚好没有彩排。“我问了志愿者,他们说有。”王晨校顿了顿,继续说:“可我们并没有收到要彩排的消息。当时不太相信,因为觉得我们已经做到这地步了,肯定能有奖。最后第二天颁奖还是获奖了。”

(图为LAN for Dream“挑战杯”获奖合影)

虽然LAN for Dream已经取得骄人的成绩,但付磊教授对他们抱有更大的期望:“他们还需要更多的历练,要戒骄戒躁。”他接着勉励众人:“不要最后把一手好牌打烂了。他们很幸运很幸运,我们实验室在这个领域有这么扎实的基础能给他们提供非常好的平台,也有这么多师兄师姐帮助他们。最重要的是,学院和校团委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在这方面他们提供了非常多的帮助。”

确实,在挑战杯参赛过程中,LAN对LAN for Dream团队倾斜了部分资源:每人都有专门的师兄师姐指导,实验器材也最大限度地对他们开放等。王晨校回应老师的勉励说:“实现自己的科研梦想,更要为学校争光。”

陈蔚寅说,挑战杯之后,又开始延伸的、继续的,是他和徐鼎的友谊和进一步的合作。他认为挑战杯是一个契机,让自己找到一个好的实验搭档以及挚友。他们已经有了一个新想法,正在尝试新的课题。“期待能弥补以前的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

未来,LAN for Dream的众人都会继续坚持自己的科研道路,为追求更好的科研水平而努力。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概况
招生招聘
留言板
地址: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化Z 302
Email:leifu@whu.edu.cn
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