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正,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2019级化学专业本科生,2019年11月加入LAN。参与发表论文于Advanced Materials。获武汉大学优秀学生甲等奖学金、三星奖学金、蓝月亮奖学金、三好学生、“体育之星”等。
“因为化学竞赛,我们曾有幸向自然科学的象牙塔中窥见一眼,有人选择绕路离开,有人义无反顾大步向前。”我的一位学长曾与我如是说道。当大一的我怀着好奇心情加入先进纳米材料实验室(LAN)后,科研与课本之间的鸿沟在我的心中逐渐明晰。对化学的兴趣和天赋也只是刚好将我带到了化东101和化北118的门前——纳米世界的门前。
平易近人的老师和可爱全能伙伴们
大概没有任何一个学生可以拒绝二次元头像的导师吧?魅力化学的教室里,付磊老师生动轻松的讲座让大一的我消除了对于大学教授的刻板印象。早在入学军训时便从学长学姐如潮的好评中对LAN心生向往,课后直接点下申请加入课题组的发送键。我至今记得付老师和曾老师对我的初印象非常好,变着花样把紧张的我夸了一遍。这同时也建立了我对科研以及与导师交流的自信,可以说,我一直将LAN视为自己的另一个家。
进入实验室的第一周便加入液态金属组——LDH小分队,认识了王文婕师姐、王耀师兄和何润泽师兄。以前只知道文婕师姐是实验室的“纳米之星”,没想到师姐还美丽可爱温柔随和,手把手带着我们三个萌新师弟一步一步熟悉实验室、操作大型仪器、探索单晶转变的奥秘。王耀师兄只能用四个字形容:YYDS!大到设计实验方案与装置、小到如何精准称量0.001g的ZIF-8粉末,师兄总有他的妙计,我和同实验室的小熊一直以来都对师兄的实验方法和安装的软件佩服得五体投地。在化北118的试验区,润泽师兄、晓征师姐和我组成一条完美流水线,从制备到转变到表征有条不紊地完成,这样的研究团队没有理由出不了科研成果。
挑战杯——挑灯夜战再加咖啡一杯
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我现有的科研生涯中最难忘的回忆——每晚和小熊、智智一起做实验到23:20极限冲刺回宿舍;化西115里挑战杯全队成员修改项目书到凌晨三点;测试中心丁煜师姐和石海文师兄陪我们一起在TEM前加班到天荒地老;曾老师永远秒通过我的各种仪器、耗材和原料(还有请假)需求;付老师的灵魂三问:“为什么做这个?”、“比别人好在哪里?”、“有什么实际应用?”。那个夏天有种在绿茵场上拼搏的感觉——以前的我总是很重视结果,但这次经验让我真正地意识到了,收获到身心的历练、能力的提升和积累的经验,这些隐形的价值远远高过获奖证书本身。我也成功通过在LAN收获的点点滴滴,实现了获得北京大学优秀营员的“小目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以前我认为高考题是最难的,没想到竞赛题更难;后来我以为竞赛题是最难的,没想到读懂文献更难;当我又天真地以为读懂文献就能学会所有前沿知识时,发现预测实验结果才是最让人头疼的;我坚信能够预测实验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时,才真切地意识到,动手去做才是最重要的。在LAN,每个人都有无可限量的平台和机遇,可以去不断尝试,不断历练,不断挑战。“千载暗室,一灯即明”,科研的成果往往是无数次失败后获得的成功,看到完美数据时的那种心情称得上人生中最美妙的体验之一,更棒的是,这里总有一群伙伴与你分享这种快乐。
“可是科研真的很苦……”
“拜托,坚持科研的你超酷的好不好?”